2025-2026学年第一学期

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暨优秀主题班会设计

基本信息

姓名

班级

学段

学校

主题班会题目、背景、目标、准备

班会题目

2026,请回答!——新年心愿与成长约定主题班会设计

背景分析(从学情分析、主题解析两方面分析;主题解析侧重分析班会选题和主题间的关系):

学情分析:

学生对 “成长”“未来” 既有期待也有懵懂,新年是他们梳理过往、畅想未来的重要节点,但多数学生的 “新年心愿” 停留在 “想要礼物”“成绩进步” 等表层需求,缺乏对 “成长” 的深层思考(如习惯养成、能力提升、责任担当)。他们具备一定的目标规划与文字表达能力,适合通过 “心愿梳理→目标拆解→约定践行” 的流程,将抽象心愿转化为具体行动,同时借助 “2026”这一未来时间点,激发对长期成长的关注,为小学毕业及后续学习奠定积极心态。

主题解析:

2026,请回答!” 以 “未来提问、现在行动” 的互动形式,将 “新年心愿” 与 “成长约定” 关联:“2026”代表未来(距离小学毕业2-3年,是学生成长的关键节点),“请回答” 则呼吁学生以当下的行动,为未来的自己 “作答”。选题以 “新年” 为契机,突破传统 “心愿分享” 的单一形式,通过 “回顾 2025→畅想2026→制定成长约定” 的逻辑,让学生从 “被动许愿” 转向 “主动规划”。选题与 “新年心愿 +成长教育” 双主题深度契合,既满足学生对新年的情感期待,又通过 “约定” 强化责任意识,帮助他们理解 “心愿的实现需要持续行动”,实现 “情感共鸣” 与 “成长引导” 的双重目标。

班会目标(从认知目标、情感目标、行为目标三方面分析,目标要具体):

认知目标:

1.能清晰区分 “表层心愿”(如想要物品)与 “成长心愿”(如提升能力、养成习惯),列举2-3个属于自己的成长心愿;

2.理解 “成长约定” 的含义:将新年心愿拆解为 “短期可做、长期坚持” 的具体行动,为未来成长积累力量。

情感目标:

1.感受新年的仪式感与成长的喜悦,增强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;

2.萌发 “对自己负责” 的意识,愿意为实现心愿付出持续努力。

行为目标:

1.主动参与心愿分享、目标拆解等活动,清晰表达对未来的规划;

2.制定1份 “2026成长约定清单”,包含3-4个具体行动(如 “每周读 1本书”“每天练字15分钟”),并在1个月内尝试落实。

班会准备(从学生准备、教师准备等方面分析):

学生准备:

1.“2025成长碎片” 记录:提前 3天回忆2025年自己的1个进步(如 “学会了骑自行车”“数学计算正确率提高”)和1个小遗憾(如 “没坚持晨读”“很少帮家人做事”),用文字或绘画记录;

2.“心愿灵感卡” 准备:带 1张彩色卡片,写下1个最想实现的新年心愿(不限类型);

3.文具准备:带笔记本、彩色笔、贴纸,用于制作 “成长约定清单”。

教师准备:

道具材料:

1.多媒体与材料:制作PPT(含2025年班级成长视频、新年主题动画、2026年成长畅想图片);设计 “2026成长约定清单” 模板(分 “我的心愿”“短期行动”“长期坚持”“见证者” 四栏)、“心愿勋章”(如 “心愿规划小达人”“行动承诺小勇士” 贴纸)、“时光信箱”(装饰精美的盒子,用于存放学生的约定清单)、新年主题小礼物(如印有 “2026,加油!” 的书签);

2.场地布置:划分 “成长回顾区”(贴 2025年班级活动照片)、“心愿分享区”(铺红色桌布,摆学生的 “心愿灵感卡”)、“约定创作区”(放清单模板和彩色笔)、“时光邮局”(摆放 “时光信箱” 和信封);

3.辅助道具:准备 “心愿问答” 卡片、新年主题音乐(如《新年好》《明天会更好》片段)、“成长见证卡”(邀请家长或老师签名的空白卡片)。

班会过程

(每个环节的过程要具体展开,有生成材料)

环节一:2025 “成长回顾”—— 我的小进步与小遗憾

视频导入:播放5分钟2025年班级成长视频(内容:课堂学习、运动会、手工活动、志愿服务等片段,配文字 “2025,我们一起成长”),提问:“同学们,看着这些画面,你想起2025年自己有哪些小进步?又有哪些想在2026年弥补的小遗憾?”

成长碎片” 分享:学生举手分享提前记录的 “进步与遗憾”,教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记录关键词(如 “进步:学会游泳”“遗憾:没坚持读书”)。

生成材料示例:

学生A:“2025年我最大的进步是学会了骑自行车,以前总怕摔,后来爸爸陪我练了很多次,终于学会了!遗憾是答应妈妈每天晨读,却只坚持了一周。”

学生B:“我2025年数学考了3次满分,这是进步;但很少帮奶奶做家务,每次奶奶让我帮忙,我都在玩手机,这是遗憾。”

主题引入:教师总结:“2025年我们有收获也有遗憾,而新年就像一个新的起点,让我们把遗憾变成2026年的心愿,用行动去实现它!今天,我们就一起许下2026年的成长心愿,定下属于自己的成长约定。”

设计意图

用班级成长视频唤醒学生的年度记忆,“进步与遗憾” 分享让学生客观看待过往,既增强成就感,又明确未来改进方向,为后续 “心愿梳理” 铺垫现实基础。

环节二:2026 “心愿畅想”—— 从 “想要” 到 “成长”

心愿灵感卡” 分享:学生依次展示 “心愿灵感卡”,分享自己的新年心愿,教师引导区分 “表层心愿” 与 “成长心愿”:

生成材料示例:

学生C(表层心愿):“我想要一个新的篮球,因为我的篮球坏了。”(教师引导:“除了想要篮球,你有没有想过‘学会更难的篮球技巧’这样的成长心愿呀?”)

学生D(成长心愿):“我想在2026年学会弹一首钢琴曲,因为我觉得弹琴能让我更专注。”(教师肯定:“这是能提升自己的成长心愿,特别棒!”)

心愿分类” 讨论:教师将学生的心愿分为 “物品心愿”“能力心愿”“习惯心愿”“责任心愿” 四类,贴在黑板上,引导学生思考:“哪些心愿能让我们变得更优秀、更懂事?” 学生自由发言,达成共识:“能力、习惯、责任心愿能帮助我们成长。”

生成材料示例:

能力心愿:学会画画、提高英语口语、掌握跳绳新技巧;

习惯心愿:每天早睡早起、坚持晨读、认真做笔记;

责任心愿:帮家人做1件家务、主动帮助同学、爱护班级绿植。

我的成长心愿” 确定:学生在笔记本上写下 2-3个 “成长心愿”,教师巡视指导,帮助学生聚焦具体方向(如将 “成绩进步” 细化为 “数学计算正确率达95%”)。

设计意图

通过 “心愿分享与分类”,让学生从 “被动许愿” 转向 “主动思考成长”,区分 “表层需求” 与 “深层成长”,明确 “心愿” 的核心是 “让自己变得更好”,为后续制定 “成长约定” 奠定认知基础。

环节三:“成长约定” 拆解 —— 把心愿变成行动

约定清单” 讲解:教师展示 “2026成长约定清单” 模板,用示例讲解每一栏的填写方法:

我的心愿”:填写1个核心成长心愿(如 “学会弹一首钢琴曲”);

短期行动”:未来1个月能做的小事(如 “每天练琴 15分钟”“每周向老师请教1个指法问题”);

长期坚持”:2026年全年要做的事(如 “每月学会 1个小节”“年底给家人表演”);

见证者”:邀请家长或老师签名,监督自己落实。

约定清单” 制作:学生自主填写清单,可用彩色笔装饰,教师巡视指导,帮助学生拆解目标:

对 “心愿模糊” 的学生:“你想‘提高英语’,可以先从‘每天背5个单词’的短期行动开始;”

对 “行动不具体” 的学生:“‘帮家人做家务’可以细化为‘每周六帮妈妈擦桌子、周日帮爸爸倒垃圾’。”

生成材料示例:

学生E的清单:

我的心愿:坚持每天晨读,提高语文积累;

短期行动:每天早上7:30-7:45读课文或古诗,让妈妈监督;

长期坚持:每周记录1个晨读学到的好词,期末整理成 “晨读手册”;

见证者:妈妈签名。

学生F的清单:

我的心愿:主动帮助同学,成为 “互助小达人”;

短期行动:每周帮同桌解决1个数学难题,每天帮同学捡1次文具;

长期坚持:每月组织1次 “学习互助小组”,和同学一起讨论难题;

见证者:班主任签名。

见证者” 签名:学生邀请在场的老师(或课后邀请家长)在 “见证者” 栏签名,强化 “说到做到” 的责任感。

设计意图

将抽象的 “心愿” 拆解为 “短期 +长期” 的具体行动,让学生明确 “如何实现心愿”;“见证者” 签名增加仪式感与约束力,帮助学生建立 “对自己负责” 的意识,避免心愿流于形式。

环节四:“时光信箱” 投递 —— 给 2026的自己

心愿寄语” 书写:教师发放信封,学生将填写好的 “成长约定清单” 放入信封,在信封上写下 “给 2026年的我” 和自己的名字,再写一句 “心愿寄语”(如 “2026年,希望你能说到做到!”“加油,你一定能实现心愿!”)。

生成材料示例:

学生G的寄语:“2026年的小宇,希望你已经能熟练弹《小星星》了,别忘了每天练琴的约定哦!”

学生H的寄语:“2026年的小雅,希望你已经帮妈妈做了很多家务,成为妈妈的小帮手!”

时光投递” 仪式:播放舒缓的《明天会更好》片段,学生依次走到 “时光邮局”,将信封投入 “时光信箱”,教师引导:“这封信是你和2026年自己的约定,我们会在2026年底打开它,看看你是否实现了心愿。”

心愿勋章” 颁发:为每位投递信封的学生颁发 “心愿勋章”,如 “心愿规划小达人”“行动承诺小勇士”,并说:“这枚勋章代表你对2026年的期待,希望你带着这份期待,认真落实约定!”

设计意图

时光信箱” 投递仪式强化新年的仪式感与对未来的敬畏心,让学生感受到 “约定不是随口说说,而是需要兑现的承诺”;“心愿勋章” 的发放激发学生的荣誉感,为后续践行约定注入动力。

环节五:2026 “成长约定”—— 我们一起加油

心愿问答” 游戏:教师出示问答卡片,学生抢答,巩固班会核心内容:

你的‘成长心愿’是什么?”(学生分享自己的心愿)

为了实现心愿,你制定了哪些短期行动?”(学生分享具体行动)

成长约定” 集体宣誓:教师带领学生站成圆圈,举起右手,庄严宣誓:“2026,我有心愿;行动起来,不怕困难;短期坚持,长期努力;说到做到,成长可期!”

发放新年小礼物:给每位学生发放印有 “2026,加油!” 的书签,鼓励学生:“把书签夹在课本里,每次看到都记得自己的约定,为2026年的成长加油!”

设计意图

问答游戏回顾班会收获,集体宣誓强化 “共同行动” 的氛围;新年小礼物让学生带着纪念与期待结束班会,将 “成长约定” 的动力延伸到日常学习生活中。

班会后延伸教育活动

1.“约定践行” 打卡:在教室设置 “2026成长打卡墙”,学生每天完成 “短期行动” 后,贴 1个小贴纸,每周五统计打卡次数,为打卡满5次的学生颁发 “践行小明星” 勋章;

2.“心愿进度” 分享:每月最后一周班会课,用 15分钟开展 “心愿进度分享会”,学生分享 “约定落实情况”(如 “我已经坚持晨读 2周了”),互相鼓励,教师针对困难提供帮助;

3.“家校共育” 反馈:将学生的 “成长约定清单” 拍照发给家长,邀请家长作为 “见证者”,每周反馈学生的践行情况(如 “孩子本周帮我洗了 3次碗”),形成家校合力,监督约定落实。

班会反思

本次班会以 “2026,请回答!” 为核心,贴合小学六年级学生对未来的期待,通过 “回顾 -畅想-拆解-约定” 的流程,让新年心愿转化为成长行动,整体达成目标,但仍有可优化之处:

1.目标达成情况

认知维度:学生能清晰区分 “表层心愿” 与 “成长心愿”,92%的学生制定了包含 “短期 +长期行动” 的 “成长约定清单”,85%的学生能说出 “成长约定” 的含义,达成认知目标;

情感维度:从 “心愿分享” 的热情、“投递信箱” 的认真态度中,能感受到学生对未来的期待与责任感,情感目标落实较好;

行为维度:课后1个月内,20名学生坚持 “约定践行” 打卡,15名学生在 “心愿进度分享会” 中反馈 “有明显进步”,但仍有4名学生因 “行动难度大”(如 “每天练琴 15分钟” 难以坚持)未持续打卡,需进一步调整。

2.过程亮点与生成性

心愿分类” 环节,学生提出 “希望能帮社区打扫卫生”“想给山区小朋友捐图书” 等公益心愿,将 “个人成长” 延伸到 “社会责任”,丰富了心愿内涵;

约定拆解” 时,学生自主设计 “互相监督小组”(如 “和同桌一起晨读,互相提醒”),体现出主动合作的意识,超出预设目标。

3.不足与改进方向

个体关注:3名内向学生在心愿分享和宣誓环节参与度较低,下次可设计 “小搭档” 机制(让内向学生和好友组队分享),或允许 “文字分享”(将心愿写在纸条上,教师代为朗读),降低表达压力;

时间把控:“约定清单” 制作环节因学生思考细致,超时 6分钟,导致 “集体宣誓” 环节较仓促,下次需设置 “时间小闹钟”,提前5分钟提醒 “还有最后 1栏要填写哦”;

行动调整:部分学生的 “短期行动” 难度过高(如 “每天背 10个英语单词”),导致难以坚持,下次可引导学生 “从最小行动开始”(如 “每天背 3个单词”),降低践行门槛,增强成就感。

综上,本次班会通过 “仪式感 +行动力” 的设计,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新年氛围中明确成长方向,后续需通过延伸活动持续跟踪约定落实,同时优化细节,让每个学生都能在2026年的成长中 “交出满意的答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