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2026学年第一学期
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暨优秀主题班会设计
基本信息 | |||||||||
姓名 | 班级 | ||||||||
学段 | 学校 | ||||||||
主题班会题目、背景、目标、准备 | |||||||||
班会题目 | 2026,请回答!——新年心愿与成长约定主题班会设计 | ||||||||
背景分析(从学情分析、主题解析两方面分析;主题解析侧重分析班会选题和主题间的关系): 学情分析: 学生对 “成长”“未来” 既有期待也有懵懂,新年是他们梳理过往、畅想未来的重要节点,但多数学生的 “新年心愿” 停留在 “想要礼物”“成绩进步” 等表层需求,缺乏对 “成长” 的深层思考(如习惯养成、能力提升、责任担当)。他们具备一定的目标规划与文字表达能力,适合通过 “心愿梳理→目标拆解→约定践行” 的流程,将抽象心愿转化为具体行动,同时借助 “2026”这一未来时间点,激发对长期成长的关注,为小学毕业及后续学习奠定积极心态。 主题解析: “2026,请回答!” 以 “未来提问、现在行动” 的互动形式,将 “新年心愿” 与 “成长约定” 关联:“2026”代表未来(距离小学毕业2-3年,是学生成长的关键节点),“请回答” 则呼吁学生以当下的行动,为未来的自己 “作答”。选题以 “新年” 为契机,突破传统 “心愿分享” 的单一形式,通过 “回顾 2025→畅想2026→制定成长约定” 的逻辑,让学生从 “被动许愿” 转向 “主动规划”。选题与 “新年心愿 +成长教育” 双主题深度契合,既满足学生对新年的情感期待,又通过 “约定” 强化责任意识,帮助他们理解 “心愿的实现需要持续行动”,实现 “情感共鸣” 与 “成长引导” 的双重目标。 | |||||||||
班会目标(从认知目标、情感目标、行为目标三方面分析,目标要具体): 认知目标: 1.能清晰区分 “表层心愿”(如想要物品)与 “成长心愿”(如提升能力、养成习惯),列举2-3个属于自己的成长心愿; 2.理解 “成长约定” 的含义:将新年心愿拆解为 “短期可做、长期坚持” 的具体行动,为未来成长积累力量。 情感目标: 1.感受新年的仪式感与成长的喜悦,增强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; 2.萌发 “对自己负责” 的意识,愿意为实现心愿付出持续努力。 行为目标: 1.主动参与心愿分享、目标拆解等活动,清晰表达对未来的规划; 2.制定1份 “2026成长约定清单”,包含3-4个具体行动(如 “每周读 1本书”“每天练字15分钟”),并在1个月内尝试落实。 | |||||||||
班会准备(从学生准备、教师准备等方面分析): 学生准备: 1.“2025成长碎片” 记录:提前 3天回忆2025年自己的1个进步(如 “学会了骑自行车”“数学计算正确率提高”)和1个小遗憾(如 “没坚持晨读”“很少帮家人做事”),用文字或绘画记录; 2.“心愿灵感卡” 准备:带 1张彩色卡片,写下1个最想实现的新年心愿(不限类型); 3.文具准备:带笔记本、彩色笔、贴纸,用于制作 “成长约定清单”。 教师准备: 道具材料: 1.多媒体与材料:制作PPT(含2025年班级成长视频、新年主题动画、2026年成长畅想图片);设计 “2026成长约定清单” 模板(分 “我的心愿”“短期行动”“长期坚持”“见证者” 四栏)、“心愿勋章”(如 “心愿规划小达人”“行动承诺小勇士” 贴纸)、“时光信箱”(装饰精美的盒子,用于存放学生的约定清单)、新年主题小礼物(如印有 “2026,加油!” 的书签); 2.场地布置:划分 “成长回顾区”(贴 2025年班级活动照片)、“心愿分享区”(铺红色桌布,摆学生的 “心愿灵感卡”)、“约定创作区”(放清单模板和彩色笔)、“时光邮局”(摆放 “时光信箱” 和信封); 3.辅助道具:准备 “心愿问答” 卡片、新年主题音乐(如《新年好》《明天会更好》片段)、“成长见证卡”(邀请家长或老师签名的空白卡片)。 | |||||||||
班会过程 | |||||||||
(每个环节的过程要具体展开,有生成材料)
| |||||||||
班会后延伸教育活动 | |||||||||
1.“约定践行” 打卡:在教室设置 “2026成长打卡墙”,学生每天完成 “短期行动” 后,贴 1个小贴纸,每周五统计打卡次数,为打卡满5次的学生颁发 “践行小明星” 勋章; 2.“心愿进度” 分享:每月最后一周班会课,用 15分钟开展 “心愿进度分享会”,学生分享 “约定落实情况”(如 “我已经坚持晨读 2周了”),互相鼓励,教师针对困难提供帮助; 3.“家校共育” 反馈:将学生的 “成长约定清单” 拍照发给家长,邀请家长作为 “见证者”,每周反馈学生的践行情况(如 “孩子本周帮我洗了 3次碗”),形成家校合力,监督约定落实。 | |||||||||
班会反思 | |||||||||
本次班会以 “2026,请回答!” 为核心,贴合小学六年级学生对未来的期待,通过 “回顾 -畅想-拆解-约定” 的流程,让新年心愿转化为成长行动,整体达成目标,但仍有可优化之处: 1.目标达成情况 认知维度:学生能清晰区分 “表层心愿” 与 “成长心愿”,92%的学生制定了包含 “短期 +长期行动” 的 “成长约定清单”,85%的学生能说出 “成长约定” 的含义,达成认知目标; 情感维度:从 “心愿分享” 的热情、“投递信箱” 的认真态度中,能感受到学生对未来的期待与责任感,情感目标落实较好; 行为维度:课后1个月内,20名学生坚持 “约定践行” 打卡,15名学生在 “心愿进度分享会” 中反馈 “有明显进步”,但仍有4名学生因 “行动难度大”(如 “每天练琴 15分钟” 难以坚持)未持续打卡,需进一步调整。 2.过程亮点与生成性 “心愿分类” 环节,学生提出 “希望能帮社区打扫卫生”“想给山区小朋友捐图书” 等公益心愿,将 “个人成长” 延伸到 “社会责任”,丰富了心愿内涵; “约定拆解” 时,学生自主设计 “互相监督小组”(如 “和同桌一起晨读,互相提醒”),体现出主动合作的意识,超出预设目标。 3.不足与改进方向 个体关注:3名内向学生在心愿分享和宣誓环节参与度较低,下次可设计 “小搭档” 机制(让内向学生和好友组队分享),或允许 “文字分享”(将心愿写在纸条上,教师代为朗读),降低表达压力; 时间把控:“约定清单” 制作环节因学生思考细致,超时 6分钟,导致 “集体宣誓” 环节较仓促,下次需设置 “时间小闹钟”,提前5分钟提醒 “还有最后 1栏要填写哦”; 行动调整:部分学生的 “短期行动” 难度过高(如 “每天背 10个英语单词”),导致难以坚持,下次可引导学生 “从最小行动开始”(如 “每天背 3个单词”),降低践行门槛,增强成就感。 综上,本次班会通过 “仪式感 +行动力” 的设计,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新年氛围中明确成长方向,后续需通过延伸活动持续跟踪约定落实,同时优化细节,让每个学生都能在2026年的成长中 “交出满意的答卷”。 | |||||||||